关闭

举报

  • 提交
    首页 > 大家关注 > 正文
    购物车
    0

    风雨沧桑60年,对农民来说,终于改革的户籍制度意味着什么?

    信息发布者:匆匆那年
    2019-04-15 11:46:02   转载

   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风雨沧桑60年,对农民来说,终于改革的户籍制度意味着什么

    1958年1月9日,我国正式颁布了第一个户籍管理法规——《户口登记条例》,开始对人口自由流动进行限制和管制,并首次以法规形式限制农村人迁往城镇。户口从一开始,就有了“农业户口”和“非农业户口”之分。

    自此,两种户口,两种命运。

    dcc451da81cb39dbb6acd7f179bda520aa18305c.png


    时隔60年,《关于实施2018年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重点任务的通知》出台。“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,放宽城市落户条件,中小城市、镇放开落户限制”成为工作重心。

    近日,这份18年颁布的“新型城镇化建设重点任务”又被修改,不但全面取消了Ⅱ型城市的落户限制,还要全面放开放宽Ⅰ型大城市的落户条件,并全面取消针对重点群体的落户限制。

    60年,说长不长,但足以让中国人习惯风驰云走的变化发展。60年,说短不短,农民的牺牲与忍受,真的太多,也太久了。

    203fb80e7bec54e7d88e11bc119337544ec26a66.png

   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,农民是无产阶级领导的革命主力军。

    抗日战争,实质上是农民战争。一位开国元帅也感慨:“淮海战役的胜利,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。”

    农村包围城市,武装夺取政权,数以千万计的农民在捍卫尊严与重建家国的战争中牺牲了生命,同时,这场革命也得到了农民在军备、粮草、制造、衣宿等各方面,不计回报的无私支持。

    f703738da9773912bd6816f050b22a1c377ae201.png

    战争结束之后,农民的好日子来了吗?可惜来的是:经济建设为革命斗争服务的思想。为保证百废待兴的国家在短期内实现社会主义公有制,农民以工农产品剪刀差为代价,为大规模工业化提供了资金。

    著名的三农问题专家陈锡文研究发现,从1953年到1985年,即从农产品统购统销政策的实施到取消期间,农民对城镇工业化的贡献大约为6000—8000亿元,换句话说是:国家无偿从农民手里拿走了6000—8000亿元,支援城市建设。

   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钟伟则在学术报告中指出,1980年的1万元相当于现在的255万元。当年的8000亿元,相当于现在的204万亿,作为对比,2018年中国的GDP总量是90万亿人民币。

    另外,改革开放至今,国家已经从农村征用了1亿多亩耕地

    b17eca8065380cd75ee8d20a08ef01305b828197.jpeg

    改革开放之后,大量农民流入城市,成为城市建设的最廉价劳动力。他们盘活当地资源,带动经济发展,为我国令世界惊羡的城市大跨步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。然而,这些城市建设者们却得不到任何基本保障,成为了光怪陆离的城市里,姿态最低的寄存者,这群为城市付出血汗的人,他们叫做“农民工”。

    农民的牺牲太沉重,以至几代人都难翻身。户籍制度改革便势在必行。

    目前,农民的平均耕地面积不到10亩,这还是几年前的数据,现在只会越来越少。人多地少的现实国情决定了农业生产将长期、普遍的存在作业规模小、生产效率低等问题。因此想要从根本上解决“三农问题”,就必须推进户籍制度改革,减少农民数量,优化农业资源配置,最终达到提高生产效率的目的。

    户籍制度改革于国家而言,是一项历史性任务,对农民来说,则有着强烈的现实诉求。

    54fbb2fb43166d225097e60ee188a5f39252d2fc.jpeg

    始于1958年的户籍管理制度是一套建立在工业化赶超战略需要上的行政体制,在这个计划经济时期社会生活领域的核心制度中,农村担起了支撑城市、为工业化输血的重负。工业化起步背后的社会成本极高。它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城市人口的膨胀,但也窒塞了社会发展的活力。既造成了极大的不公,也损害了人民的长远利益。

    城镇化进程的滞缓与户籍制度对人口流动的束缚是一对双生儿。农民被捆绑在日渐贫瘠的土地上,对城市人口享受的福利待遇和就业机会只能艳羡。农民工背井离乡,在城市却被疏离、边缘化。一纸户口,可望不可求。城乡差距拉大,城市化长期滞后于工业化,国民待遇不平等。

    面对种种弊端与诟病,户籍制度改革的时机已然成熟。

    30adcbef76094b36dfff814d0467d0dd8c109d55.jpeg

    早在2006年,中国社科院副院长蔡昉就已在《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和政策思考》中做了四种政策模拟下的养老应对策略。第四种情况社会养老负担最低,即在实行完全的个人积累新体制的同时,把农村转移劳动力逐步吸纳到这个体系中。

    很多在城市工作的农民工,他们的薪水并不低,有能力月薪达到缴纳个税的水平,那为什么不让他们在城里落户,缴纳养老保险,享受福利待遇?城市要吸纳“精英”,能为城市建设、经济发展带来力量的,不都是精英吗?

    因此,推进户籍制度改革,就要从根本上打破城乡二元结构,打破“户口崇拜”心理,使农民得到尊重,合法权益得到保护。

    那么,户籍改革是不是意味着农民要消失了?

    3bf33a87e950352af369c64dfbe857f6b3118b9f.png

    其实户籍改革不是要消灭农民,而是将“农民”从一个阶层,转向一种职业。 从职业身份来讲,农民是指经营农田和从事农业生产的人。虽然未来的户籍登记没有了“农业户口”与“非农业户口”之分,但并不意味着没有农民与非农民之分。农民作为一个群体始终有其历史和现实意义。

    无论到什么时候,农民都是我国人口的重要组成部分,即使在预计城镇化率达到66%的2030年,我国依然会有近5亿人居住在农村。户籍制度改革是为了城乡居民共享现代化成果,平等享受国家在就业、教育、医疗、养老、住房保障等方面提供的基本公共服务。而非消灭农民,遗忘农民。

    面对农民的后顾之忧,国家明令规定,现阶段不得以农民退出土地承包经营权、宅基地使用权、集体收益分配权作为农民进城落户的条件,要让农民进退有路、选择自由。强调的就是以人为本的核心精神。

    1ad5ad6eddc451da99a052951f56fe62d11632ad.jpeg

    新型城镇化建设任重道远,关乎国计民生,绝不仅仅是一纸户口的事。农民进城落户,也不单单是户籍问题。城市需要根据自己的承载能力容纳人口增长、加大公共资源投入,农民也需要有一个适应的过程。

    希望在这场革除沉疴,冲破藩篱的征途中,农民不再受苦。



    打赏捐赠
    0
    !我要举报这篇文章
   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,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。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村网通立场。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,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!